廖日京採集植物標本使用之枝剪、相機。
1957年廖日京任職於林業試驗所時,前往各分所採集留下的紀錄。當時交通不便,進行一趟中南部的採集需足足花上一個月時間,行程的安排也十分複雜。從這本廖日京筆記的內容,可以了解當時採集植物的辛苦。
此三張繪圖為廖日京1953-1956年任職於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時繪製,圖中除了描繪植物外觀,也針對很多細節進行補註,這些繪圖是廖日京於研究生涯初期,觀察不同植物的過程中所留下的紀錄。臺東漆、臺灣梭羅木為原生於臺灣南部的樹種,而古柯則是栽培於恆春分所內的特用植物。
廖日京在進行分類研究時,常會將相似的種類葉片貼在一起比較。此份標本為不同產地之天竺桂(Cinnamomum tenuifolium)及另一相近植物Cinnamomum pseudopedunculatum的比較。
975年廖日京前往蘭嶼採集,自臺東搭機返松山機場時遭遇空難,飛機於松山機場跑道上墜毀,共27人喪生,廖日京受傷在醫院療養了45天,同行的日本學者篠原德之助不幸遇難。廖日京曾在不少報章雜誌記述此段經歷。
此兩物件為廖日京進行分類研究時觀察與整理標本之用。
廖日京生於日治時期,日語亦為其母語。在植物分類研究過程,廖日京時常和日本學者相互討論植物分類意見,並邀請學者來臺訪問。
在這個銹蝕的鐵盒中,收藏廖日京隨身的種實標本與私人物件。
此系列照片為廖日京拍攝全臺各地的棕櫚科植物,並標示拍攝地和名稱。這系列照片後續也被用在他所發表之《台灣㯶櫚科植物圖誌》。
此文具盤為廖日京所使用,裡面除了常用的一般書寫用筆外,同時也有用於繪圖的針筆、解剖植物的刀片、觀察的果實等。
當植物分類學者完成某一個類群植物研究後,會整理發表成相關著作,讓未來鑑定這類群植物的人能夠使用,植物繪圖是著作中的重要元素,圖像化呈現重要的植物特徵。
除了針對特定類群的植物研究,廖日京也整理臺灣木本植物的學名,提供臺灣木本植物的研究者參考。
廖日京除了是植物研究者外,也是大學教授,主要教授樹木學、植物命名法規等等。這是諸多教學講義的其中一份,分享自己學習分類學的心態與哲學。
檢索表是生物分類常用的工具,依照表中所述一系列的鑑別特徵,能夠系統性地鑑定物種。檢索表呈現分類學者歷經觀察後整理出的分類邏輯。
林渭訪為戰後林業試驗所第一任所長,是林學界重要人物,也善於書法。此作品創作年代應為1973年,內容褒揚廖日京對於植物分類研究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