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重要的植物分類學者,生涯早期曾在林業試驗所服務(1953-1958),分別在恆春分所、森林生物系擔任技士,自此時期開始研究生涯。隨後任教於臺灣大學森林學系(1958-1995),主要研究樟科、殼斗科、桑科榕屬植物,任教期間教授樹木學、植物拉丁文等植物分類課程。
臺灣重要的植物繪圖師,曾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 (後改制成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)擔任雇員(1925-1942),協助金平亮三繪製《臺灣樹木誌》中的部分插圖。1942年轉至臺北帝國大學(今國立臺灣大學)擔任囑託,進行植物研究相關工作,期間協助當時植物學第一講座正宗嚴敬繪製臺灣原生植物。戰後王仁禮轉任於林業試驗所擔任恆春分所主任(1947-1958),進行林業和植物相關研究,後在森林生物系退休。
林讚標於《大自然》雜誌發表〈王仁禮與他的蘭花繪圖〉一文寫到,此系列原生蘭花彩繪圖共有12張,為王仁禮在總督府林業試驗所任職時期所繪製。臺灣當時的植物繪圖多為黑白線描,像這樣彩色的並不多見。
左為小葉豆蘭(Bulbophyllum tokioi),右為非豆蘭 (Bulbophyllum pauciflorum)。此份標本由王仁禮採集,並與林渭訪(戰後林試所第一任所長)於1966年共同發表為新物種。王仁禮除了繪圖工作之外,也進行植物分類研究。
金雞納樹原產於南美洲,能提煉出「奎寧」,是治療瘧疾的藥物,曾在1930-1960年代在臺灣被推廣栽培。恆春分所延續日治時期恆春熱帶殖育場的任務,研究引進之經濟植物,金雞納是當時研究物種之一。此原圖夾在王仁禮所用之筆記本中,推測是他出任恆春分所主任期間所繪。
執行〈臺灣主要林型生態之調查〉影像紀錄:林試所與中國農業復興聯合委員會(農復會)合作,於1953至1954年在全臺灣設置243個調查樣區,研究各種森林植群組成,是早年森林植群調查的重要計畫。 當時林試所投入13位研究人員參與計畫,調查成果於1960年林試所《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》刊登〈臺灣主要林型生態之調查〉,這些照片記錄了當年山林的珍貴影像。
林業試驗所前職員,曾任主任秘書、森林生物系技正、集水區經營系主任。在1960年代和森林生物系章樂民進行森林生態研究,1970年代開始進行臺灣保護區設置規劃,是臺灣最早著手推動保護區倡議與研究的重要學者之一。
臺灣重要的自然保育推動者。1971年進入林試所協助柳榗進行臺灣保護區設置規劃。1975年出國留學,1979年在美國普渡大學取得遙測博士學位,後返回林試所擔任恆春分所主任(1979-1982)及森林生物系系主任(1983-1986)。擔任生物系主任期間規劃設立福山分所。離開林試所後進入國家公園體系,成為第一任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