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份標本為廖日京所採集波緣葉櫟之模式標本。波緣葉櫟為廖日京於1971年所發表之新種植物,又稱為仁禮櫟。廖日京在其著作《臺灣殼斗科植物圖鑑》中提到,此物種最早由王仁禮於浸水營發現,但並未正式發表,後廖日京再度在浸水營一帶採得標本並發表為新種,也因此稱此種植物為仁禮櫟。
牧野富太郎於1896年在臺北採集的五角金魚藻標本,是館內保存最古老的臺灣植物標本。它是生長在水生環境的水生植物,在臺北盆地環境變遷後,己近百年未被發現蹤跡,只能憑藉標本憶往。
此份標本為烏來杜鵑的模式標本。烏來杜鵑為 E. H. Wilson於1918年在臺北烏來一處警察局花圃發現,並以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部長-金平亮三為名發表新種。原棲地北勢溪兩岸,因1984年翡翠水庫興建淹没而判定為「野外滅絶」
疏花紫珠為王仁禮和林渭訪於1967年發表之新種植物。此份標本則是王仁禮於1965年採自屏東壽卡,並指定為疏花紫珠的模式標本,此為少數由王仁禮本人採集的模式標本。
此份標本為蘭嶼木薑子的模式標本。採集者佐佐木舜一在當時擔任總督府殖產局雇員。這份標本上附有手繪的植物彩圖,並有東京大學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的親筆註記,藉此後人在研究這份標本時,也能透過繪圖及註記的資訊,對這個植物有更多了解。這類同時附有彩繪圖的標本在標本館藏中並不多見。